自古以来,才子佳人为文化殿堂中的璀璨明珠,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常常让人敬仰和感叹。在浙江历史上,第一个状元贺知章更是一位令人铭记的文坛巨匠。他在官场上风光无限,却在花甲之年选择了退休,回到故乡写书,这个决定无疑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。贺知章退隐故乡,更是将他的学识成就融入了这片古老乡村之中,为后人留下了深刻思考和感慨。
路过的朋友:我主要是把《小学生经典诵读100篇》里面的古诗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孩子听,如果你也有同样的需求,可以关注和收藏,也特别希望收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。昨天我们说到宋之问逃回家,“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”。今天来说一说唐朝另一个有名的诗人贺知章老年衣锦还乡,看看情感上和宋之问有什么不同。
贺知章,字季真,杭州萧山人。在浙江绍兴长大,从小喜欢读书。三十六岁的时候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,全国第一,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状元。那时候有句话是“五十少进士”,就是说五十年岁之前考中进士的人是很少的,所以贺知章能在三十六岁就考全国第一是非常了不起的。
贺知章考中状元之后就一直在长安从事文学相关的工作,那个年代文学是所有读书人最主要的科目,所以很多读书人都和他有交往。
比如李白。李白在长安还没找到工作的时候,有一次在一个道观里面遇到了贺知章。李白就把自己的诗拿出来请贺知章点评点评。在读到《蜀道难》之后,贺知章称赞李白“真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”。因为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,就像是下凡的神仙写的一样。李白从此名声大震。没过多久,贺知章就把李白介绍给了皇帝,皇帝把李白招进宫中,给李白安排了工作,李白的名声也越来越大。
还有杜甫,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叫《饮中八仙歌》,说的是喜欢喝酒的八个人。第一句就说,贺知章有时候喝醉了,骑在马上左右摇晃就像在轮船上一样,从马上摔下来跌到水坑里也不爬起来,继续呼呼大睡。
也正是因为贺知章性格比较和善,朋友比较多,他退休的时候长安所有的大小官员都来送他,连皇帝也特意写了首诗送给他。所以他是乐呵呵笑着回家的,和昨天讲的宋之问的“怕”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我们可以从他回家之后写的两首诗来感受:
其一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
其二
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
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他这个诗题目叫《回乡偶书》,这里的偶字,就是说他是随便写的,心态上是非常放松的。
第一首写的是他刚回家时的场景,刚回家的时候,听到很久没有听到过的老家的乡土话,感觉很亲切;一群小孩子跑前跑后问个不停,诗人笑呵呵地和他们说话。
第二首是回家一段时间之后的感受,过了一段时间,诗人也从邻居口中听说了自己离开这些年家乡的变化。感觉变化太大了,心里就很感慨,什么都变了,只有门口镜湖里面的水波,还像五十年前的一样。
这两首诗里面,第一首要比第二首更加出名一些,因为第一首描写的画面感更强,表达的情感也更轻松。第二首就显得比较沧桑,小朋友很难去体会。我们也可以看出,第二首诗里面已经没有第一首的那种欣喜的感情了,换成了一个老人对世事变化无奈的感叹。事实上,贺知章回乡后不久就在老家病逝了。
总的说来,贺知章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。生活上自己水平高,性格好,朋友多。工作上也比较稳当,做官五十年没有出过大的差错。关键还长寿,活了八十六岁,那时候能活到这个年纪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。